那谁呀
武林高手

[] 苦难中的春节:上天保佑饱受大雪之灾的人们

-->
一场大雪,令南部半个中国几乎陷入瘫痪,为什么?是老天的错,还是朝廷的错?我看,可能是中国人民全体的错,为什么大家非要回家,都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在作祟!在这举国心焦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及时的反思我们的文化,彻底革除恶习,走上国际正轨,与欧美文化同步,否则灾难和痛苦还将继续。
  
   长久的习惯形成传统,长久的传统形成了文化;
  
  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很美好的和很值得传承的一个重大节日,可是事实上是这样吗?我看今天的传统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欠缺美感,欠缺科学,欠缺理性,即使现实中的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其实是很多不便和痛苦,也不肯舍弃,而更多时候,我们的春节文化甚至给人以丑恶的感觉!土,俗,艳,吵,乱,就是我们春节文化的现实写照和留给世人的直观印象!堂堂礼仪之邦,在鞭炮声中在春运的拥挤中在恶俗的拜年声中在无益的铺张浪费中……
  ——显得混乱不堪。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大多也是历史悠久,来历美好的,但是这些个节日,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实际上逐渐变的不那么重要了,我相信现在西方的情人节已经超越了中国的七夕,而耶诞更是急起直追,这几年大有超越春节的势头。如果对比一下,西方情人节的教堂烛光、玫瑰和浪漫,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无疑远远比中国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过的七夕大的多。过耶诞节的气氛是一年比一年热闹,我看要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了!为什么这个节日这么具有吸引力呢?我想关键还是在于它的形式,我们可以对基督的教 义和耶酥的来历不感兴趣,但是我们的青年和我们的孩子不得不被美妙的耶诞歌,挂满装饰品的耶诞树,还有魔法般的耶诞老人勾走魂儿——更重要的是,西方的节日并不强调家乡和宗族观念,既没有祖先崇拜,也没有沉重"孝道"的负担,更多的是方便,人本,符合现代生活节奏……
  
  反观我们的春节,它令我们联想到什么:拥挤的春运,艰难的团聚,烦琐的礼数,巨额的消费,复杂的人情,虚荣的炫耀,假惺惺的慰问,震耳欲聋的鞭炮,花花绿绿艳俗的歌舞,千篇一律恭喜发财的拜年声,还有不得不见的讨厌亲友,人情礼数…… 也许,我们是应该和父母们团聚在一起,但是春节却是礼节性的,强迫性的,并非出自真意,这种盲目的亲情团聚观念,实际上毫无意义,而虚假的礼数和人情关系,更加败坏我们国家的道德和秩序。如果作为家庭,必须团聚一起,什么时间不可以,什么地方又不能? 这一切,似乎都有些沉重,也许春节除了拿压岁钱或奔乱跳的孩子,没有一个成年人是感觉轻松的……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质疑春节这个最大“封建遗毒”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不便?春节实质上一座古老的大山,因为他侵淫我们的生活实在太深,以至无法推翻,或者大家压根没想推翻,而任由他继续沉重的压在我们民族的头上!
  
  是的,我们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不科学不优秀的文化,我们为什么要盲目继承,为什么不思改良,而任由这些固有的习惯,折磨我们的心灵和生活,可以说,春节除了折损我们的金钱和精力,败坏民族的道德信仰,浪费老百姓巨大而辛苦积累的财富,仅仅留给我们团聚后那一点点所谓亲情的安慰——即使他也是礼节性的。
  
  因此,我们需要发起一场对春节的改良甚至革命:
  
  一,春节的绝大多数活动和象征意义,已经明显不符合当今世界现代化的需要,尤其是各地鄙俗,需要彻底**,或者改良。(是什么?各位急匆匆回家过年的同胞们仔细观察思考。)
  
  二,“年”,据说就是一种巨大KB的怪兽,而今天,“年”依旧是吞噬我们这个民族的一条可怕怪兽,对“过年”的无限夸大和追求,必须予以淡化和革命性的改进,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
  
  三,淡化春节,抬升其他节日。
  反观中国的其他的传统节日,无不是秉承着人文精神和道德教化,纪念爱国诗人,兼祛邪健身的端午,怀念亲友,尊敬老人的重阳,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清明,还有诗意昂然的中秋和民间美丽神话般的七夕,还有礼制大如年的冬至节等等,难道真的就无足轻重吗?节日平等,一样重要!而且这样做,可以大大舒缓春节的压力,同时兼顾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
  
  四,革除恶俗,**虚假礼教,淡化封建孝道,提倡人本。
  ……
  
  淡化春节,改革春节,种种理由实在太多,请各位网友跳出思想框架,深刻反思,以真正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就抛砖引玉,欢迎研讨。
#1楼
发帖时间:2008-01-28 11:35:29   |   回复数:8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