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炎辉
一代宗师

[其它]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

艺术和审美是一件高逼格的事儿

不懂点怎么行

问题是怎样才能看懂一幅画?

(千万别跟我提什么美术史!)

下面三真君陪你简单粗暴地撸一遍

技术问题

要欣赏一幅画,只需四步

一看构图

二看色彩

三看光影

四看笔触

懂了这四点,包你去美术馆时

可以稳稳地在妹子面前装B


1:构图

合理的构图能支配第一眼印象

明确画面的中心,

引导视觉顺序按照一定的线索去浏览画面。

举栗子来说

三角形构图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三角形构图,稳定感十足,

增强了壮士宁死也不屈的刚毅之感

形成永恒的纪念碑式的稳定感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达·芬奇《蒙娜丽莎》

三角构图多用于近景人物、特写等

一般用于画中主题明确的作品

当然也有繁复多杂的三角构图

下面这幅就是个超级复杂的三角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三角形构图表现了落难者在求生欲望的挣扎中

相对暂时的稳定感

同时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的危机感


平行构图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拉斐尔《雅典学院》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这是两幅运用平行辐射线式的构图

引导使所有人物逐一呈现

刻画出每一个形象的不同面貌、心情、性格


十字构图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 霍贝玛《树间村道》

这幅画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立体分割

强调了道路向远处延伸的透视感

同时因为水平线压低

增强了两条列树的向上生长趋势

最后再来个复杂点的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拉斐尔《西斯庭圣母》

我们就不画线了

请根据下面叙述自行脑补

这幅《西斯庭圣母》同时运用了

十字形、正三角形、椭圆形

三种构图方式

抱着耶稣的圣母、小天使、教皇、摩达拉

四者呈现十字架构图

使画面产生神圣庄严的气氛

同时,圣母和教皇与摩达拉形成正三角形

上方的两块帷幕加强了这个三角形的效果

圣母的从容沉着、豁达大度得到了强化

再放眼整幅作品

几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个椭圆形

加强了各个形象之间的联系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构图在绘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明确作品画面的中心,引导欣赏者视觉顺序,按照绘画者的内在逻辑来欣赏交流。


2:色彩

如果说构图是一幅画的大纲

那么色彩就是语言

是绘画中最具感情的要素

说到色彩首先当然是梵高的这幅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

像太阳一样炙热的黄色

还有那忧郁哀伤而又近似疯狂的蓝色

这些色彩之间对比单纯、强烈

像具有鲜活热情的生命体

让我们不自觉地为画面而感动

共同融入到画家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再来看看另一个大神莫奈的作品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莫奈《日出印象》

画中多种色彩看似随意、零乱

但赋予了水面很有质感的光辉

落日倒影的光线和色彩

散发出十足的动感和充沛的活力

再来看幅抽象风格的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吴冠中《中国城》

简单的颜色组合粗犷的表述出

城中的灯火楼房

飘逸爽快简洁有力

色块和留白毫不违和

画面充满动感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创始人

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这幅画中使用两种主色冲突搭配

画面效果强烈

产生出耀眼的闪烁效果

充满了纯绘画性的魅力

到这里现在我们对色彩的影响力和表现力也有了一定认识,色彩是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作为最有表现力的绘画要素之一,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的感情。不反对吧?


3:光影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

俗称三大面:

亮面、中间面、暗面。

首先来看看阴影狂魔伦勃朗的作品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伦勃朗《浴女》

画中色调柔和,趋于暗色

在从高处投来的神秘光束映照下

人物彷佛从阴影中浮现出来,走向观赏者

一个正待洗浴的女子宽衣下水

贴身衣裳的白色和肌肤的明亮色调

突出了人物的形体

她身后的衣服金黄与红色相间

愈发衬托出她身上的白衣以及撩起衣摆的憨态

初试水温,面露欣喜的画面呼之欲出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

维米尔对色彩和光影的卓越把握体现得淋漓尽致

光线的唯美应用创造了柔和、弥漫的氛围

光影是自然中除去色彩外最直观的视觉要素,对画面的具体感真实感也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光影效果在绘画中的发现与运用,直接使得绘画技术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


4:笔触

绘画过程中

笔、颜料、画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留在画面上的痕迹

就是笔触

笔触作为绘画艺术中的基本元素

有其自身的艺术形式美

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绘画艺术区别于摄影艺术的重要标志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梵高《自画像》

前面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

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夜景

而这幅自画像用颜色变化微妙的色彩

以曲线为主导

留下了许多油画刀刮制的丰富笔触

这些色彩、形状、厚薄、肌理不同的笔触

让画面人物产生层次变化

形成了一个朦胧充实的形象

整幅画面生动起来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乍看这幅名作似乎只是色彩和布局巧夺天工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但当逆光往上看时

(在展馆里蹲下身是个很狡猾的办法)

可以看到画布的纹理

黑色长方形用的颜料较薄

黄色块使用的颜料就很厚重

再凑近点看发现绘画表面丰郁

每个表面和线条都有它的纹理

条纹被刻出脊线、来回刷笔的纹理痕迹

这幅画有丰富的表面纹理

艺术史学家称之为制作法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下面的绘画功底十足的学生模仿的作品,

只得到一片松软散淡的蓝色,毫无质感可言。)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画作,一幅画都是由笔触的轨迹构成,笔触是一幅画的根本和实质,也是分析一幅画、研究作者当时情感取向的重要依据。

好了。。。看完这些

你已经入踏上艺术的殿堂的台阶

可以在一幅画前煞有介事地向妹子喷了

不过,三真君必须提个醒

艺术欣赏绝不是细分化的知识点

而是绕过理性系统

通过身体体验和直觉去

感受!

这是三真君在“2016艺术北京”拍的随便感受一下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屿本昭三布面油画作品《无题》及局部

当然,欣赏艺术又不能完全脱离理性和知识

只是知识和经验化为背景甚至潜意识

再通过感觉的通道起作用

由我们所有的

知识、经验、悟性、对人和自然的理解

勾兑化合在一起产生的

体验

完成与作品的

交流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吴冠中木板油画作品《桂林》局部

正如杜尚所说

艺术场域的50%来自艺术作品

50%来自观众

两个加起来就是对于艺术作品的

阅读、理解和阐释

所以一副作品的最后完成状态不是作者创作完毕

而是在观者的头脑里!

每个人的经历、见识都不同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哈姆雷特”一样

艺术欣赏没有正确与否

只有不同的感受

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所以

你自己觉得爽就行!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你还看不懂画?其实就这四点!

△刘小东布面油画作品《脆弱小绳》及局部


#1楼
发帖时间:2016-09-07 04:19:09   |   回复数:4
911degrees
隐世仙人♂
非常感谢,谢谢分享
2016-9-7 #2楼
s3364500
一代宗师
感谢分享~~~~
2016-9-7 #3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6-9-7 #4楼
jokingcheung
超凡入圣№
谢谢分享
2020-2-20 #5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