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家
小有名气

[2014] [欧美] [剧情] [BD-720P] 横风之中/侧风之忆In.the.Crosswind.2014.720p.BluRay.DD5.1.x264-EbP.2.59GB

-->

导演Martti Helde
编剧Martti Helde / Liis Nimik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www.inthecrosswind.com
制片国家/地区: 爱沙尼亚
语言: 爱沙尼亚语
上映日期: 2014-03-28(爱沙尼亚)
片长: 90分钟
又名: 侧风之忆 / In the Crosswind
IMDb链接: tt2534660

剧情:

根据爱沙尼亚女人厄娜的记忆改编,讲述了大批民众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故事和这批民众如何在饥饿、寒冷、冷漠、失去友情和自由中生存,当所有的希望消失殆尽,他们又如何继续活下去的故事。




2 个附件 售价 大小 下载 时间

横风之中In.the.Crosswind.2014.720p.BluRay.DD5.1.x264-EbP.2.59GB.torrent 0 金币 14.83K 3112 次 2016-1-25

横风之中In.the.Crosswind.2014.720p.BluRay.DD5.1.x264-EbP简繁字幕.zip 0 金币 28.86K 1701 次 2016-1-25

#1楼
发帖时间:2016-01-25 23:23:59   |   回复数:13
永家
小有名气
这片子美的像件艺术品,因为是真实的书信内容,加上它的摄影,又充满着诗意的悲伤。看完之后又修改了一遍字幕,发现它的叙事很完整,导演从一开始就铺垫了让这个女人遗憾的书信细节和一家三口在一起最后的日子,这段苏联种族净化大屠杀的历史却又是那样的相似,事件无须多言,情感早已足够。★★★★
2016-1-25 #2楼
永家
小有名气
选择用旁白来解释情节挺低幼的,但如果选择让角色开腔则会更低幼,抽离对白用长镜头描绘静默群像想法不错,但也只是几分钟的惊艳,和大部分年轻导演的处女作一样,真正留给观众享受作者创意的余地不多,大多还是稚嫩的尴尬。
2016-1-25 #3楼
永家
小有名气
横风之中,铁幕之下,大量定格镜头展示了共产主义下的人民与统治者的嘴脸,无声的控诉
2016-1-25 #4楼
永家
小有名气
“西边吹来了一阵新鲜的自由空气,我会化作一阵东风吹去,我们会在横风之中相聚。风在哪里相会,我们就在那里。”   爱沙尼亚影片《横风之中》(In the Crosswind,2014)是部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不仅由于它极其特殊、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视听手法;也因其通过诗意的个人表达,托出的严肃历史文本。   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影片出自于一位1987年生人的年轻导演之手。2010年......
......
2016-1-25 #5楼
永家
小有名气
 “西边吹来了一阵新鲜的自由空气,我会化作一阵东风吹去,我们会在横风之中相聚。风在哪里相会,我们就在那里。”
  爱沙尼亚影片《横风之中》(In the Crosswind,2014)是部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不仅由于它极其特殊、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视听手法;也因其通过诗意的个人表达,托出的严肃历史文本。
  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影片出自于一位1987年生人的年轻导演之手。2010年在塞萨洛尼基,人们看过马尔蒂·海尔德关于1941年“六月事件”题材的纪录片后,对他说:“你该把它拍成一部剧情长片。”《横风之中》历时三年半的创作就此拉开帷幕。

  1941年6月14日的夜里,斯大林下令秘密行动,对波罗的海一带国家居民进行种族清洗。超过4万名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无辜民众被驱逐出境。苏占领时期,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有超过59万人民成为大镇压受害者,大量离境的妇女和孩童死于饥饿和疲劳,只有极少数的人得以回到自己的家乡。
  影片跟随女主角厄娜,一位年轻的爱沙尼亚母亲,回到丧钟鸣响的前夜。通过她寄给丈夫海尔德穿越岁月的书信独白,建构出属于一个民族的灰暗过往。言语中遍布个人遭遇的感性倾诉,亦涉及斯大林去世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爱沙尼亚,你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到波罗的海镇压事件影响的家庭,历史改变和塑造了今天的爱沙尼亚。”导演马尔蒂·海尔德谈道,“我的祖父在那次事件中被关进监狱,家里存有许多当时亲戚之间的来往信件。”就此而言,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谈论这个事件仍不过时。
  《横风之中》在爱沙尼亚上映后引起了重大反响,令这部艺术电影成为一时话题之作。年轻一代带着祖辈走进影院,老人们寄来信件,感谢海尔德拍出了他们所等待的电影。

  “西伯利亚的时间仿佛凝滞,虽我肉身在此,灵魂却依然留在远方的故乡。”
  读到家书中这样一句话,导演马尔蒂·海尔德脑海里浮现出《横风之中》今天所呈现给观众的影像风格——演员人物摆出姿势,如照片一般静止不动,摄影机自由穿梭其间,长镜头记录下主角与之所在环境及群像。人们在离别的站台伸出手,在劳作的田野弯下腰,没有对白或动作。
  它既如一次全息的透视,仿佛走入定格瞬间里的遨游;更似一场肃穆的仪式,于静默中凝视前所未见的真相。摄影机象征后世读解历史的视角,掠过一尊尊人体雕塑,如同逡巡于博物馆中的装置艺术之间,允许观众对焦点进行自由选择。伴随着枪声、车轮声和林间鸟鸣等复原现实的环境音,它给出可供展开的想象空间。
  看似无缝的长镜头有着严谨的调度和特殊的转场。在一个前景是若干窗户的横移运镜中,窗外处刑的动作在镜头经过每一扇窗和每一堵墙时悄然变化,被害者被押送、处刑人举起枪、尸体被运走。同样,火车站的列队与告别,白桦林间的四季景致,完成了同一镜头内静止人物的时空穿越。
  这无疑使得影片成为先锋的实验和高难度的挑战。尽管前人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st Year at Marienbad,1961)、《水牛城66》(Buffalo '66,1998)、《超市夜未眠》(Cashback,2006)等影片中有过类似尝试,但大多只限于部分片段。《横风之中》将这种技术运用到了极致,除了首尾有少量常规镜头,影片主体全部使用真人表演实现这种“以动拍静”的手法。每个场景拍摄只需一天,却要经由数月的准备排练,保证镜头中人与物的呈现,契合不同角度的构图与布光。
  三年半磨一剑,马尔蒂·海尔德让观众看到了西伯利亚的雪。《横风之中》巡回于多伦多、华沙、塔林、塞萨洛尼基、哥德堡、曼海姆等电影节,除了得到对新人的鼓励,也在摄影、艺术成就等方面饱受赞誉嘉奖。

  诗意影像配合人物独白,一度令人联想到泰伦斯·马力克。而《横风之中》选择历史题材,整体更趋现实,其宏大性、宽容度以及落脚点颇似《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厄娜,一如北方的郝思嘉,南望故园,终需学会独立生活,“无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深情、笃定、勤劳、勇敢的品质,寻见于影片独白的字里行间。
  导演结合真实家庭书信与相关历史背景,书写出诗意而不失厚重感的台词,塑造成厄娜这一半虚构角色,并以女性的细腻笔调将其勾画得立体鲜活。素材文字中,前者约占六成,更名异姓,经结合史料,使其更具普适性。在开篇的简短提要介绍后,不同民族的观众并无对故事的理解障碍。
  “我们要怀着荣誉永远坚持列宁和斯大林主义,要解救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使他们得以享受我们在此所得的幸福,世界会变成一个大家庭。”真实复现的广播声,使人感到的是来不及反讽的释然。而“你解开我的裙子,苹果都熟透了,我们躺在地上,四周都是熟苹果。”寓情于景的生动叙述勾连着熠熠生辉的回忆,破碎在惨淡的现实里。
  这是一部有着呼吸和脉搏的影片,在大银幕上观看《横风之中》,每个人物的细节被放大,不经意的眨眼“穿帮”似乎反而成为他们所演绎的历史人物曾经活着的证据。它使拍摄静止的真人演员,区别于拍摄雕塑和蜡像,或是电脑特技生成的假人。女主角劳拉·彼得森第一次听到导演的想法时,说道:“这简直是疯了,我想尝试!”

  四月的深夜,《横风之中》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作为过去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国际影展的参展影片,它获得最受观众注目导演荣誉。
  马尔蒂·海尔德导演正在筹划下一部影片的拍摄,那会是一部心理剧,或许不再沿用之前的技术手段,仍期望新作能够更感动观众、更具深度。一位年仅28岁的年轻电影人,怀家国兴亡为己任,挑战几倍于自身年龄的历史时间。《横风之中》证明新导演不仅在技术风格上可以有着敏感的嗅觉和高超的执行力,也能够以年轻的视角领会和驾驭民族与历史方面的题材及内容。
  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注目未来的时候,我们同时回望着历史,环顾着世界,对照着镜中的自己。
2016-1-25 #6楼
liyouchai
隐世仙人♂
谢谢楼主分享资源
2016-1-25 #7楼
chulps
一代宗师
good good good ... Thanks a lot ! 感谢楼主 ! 感谢 !
2016-1-26 #8楼
ditintie
一派掌门
这是一部有着呼吸和脉搏的影片...人生也太苦了, 再看难受!
2016-1-26 #9楼
xw_hylz
禁止发言
用户被禁言,帖子被屏蔽。
2016-1-26 #10楼
lhyy065
武林高手
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谢谢楼主分享好片!
2016-1-26 #11楼
lhyy065
武林高手
还有这么多的介绍,楼主辛苦了!
2016-1-26 #12楼
lhyy065
武林高手

大概浏览了一下,震撼!我觉得每个热爱电影的人都应该看一下这部影片,很有新意!再次感谢楼主带给我的惊喜观感!

2016-1-26 #13楼
blue2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6-1-27 #14楼
游客组